【預防中暑】女子戶外活動回家後中暑 入院體溫升至42℃熱射病身亡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06/19 11:22

分享:

分享:

女子戶外活動回家後中暑,入院體溫升至42℃熱射病身亡。

進入初夏,天氣開始炎熱,戶外工作要慎防中暑。近日內地一名57歲女子中午時分到戶外活動後,回家出現中暑徵狀,經送院後確診「熱射病」,體溫飆升至高達42℃,終於不治身亡。

最新影片:

綜合內媒報道,北京一名57歲女子周五(16日)正值中午時分,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回家後一度出現頭暈、乏力等中暑徵狀,而女子沒有開冷氣,反而繼續待在悶熱的房中。其後家人發現她陷入昏迷狀態,隨即把她送院。

女子被送至醫院急症室,醫生發現她的體溫高達42℃,被診斷為「熱射病」。她其後更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在經過7個小時搶救後,最終在17日凌晨時分不幸身亡。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遲騁指出,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中度中暑」與「重度中暑」4個階段。若得到及時妥善治理,大部分中暑患者是不會發展到「熱射病」。

遲騁續指,「先兆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當體溫升高、出現發熱,但沒有意識轉變,則進入「輕度中暑」階段。如不及時治理,體溫將持續升高至可達40至42℃,並伴有四肢抽搐、意識障礙的情形,則是中、重度中暑的階段。到最嚴重時,就會出現「熱射病」,通常會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情形出現,死亡率很高。

遲騁表示,當患者出現體溫升高、肢體抽搐或出現嗜睡、認知障礙等意識改變的情形時,就要及時送院醫治。

降溫消暑方法

TOPick過往訪問過聖約翰救傷會總監鍾展鴻和消防處救護員會總幹事屈奇安,分享降溫消暑的秘訣。

1. 大動脈位置散熱最快

  • 使用退熱貼或冰敷時,大家通常都會貼在額頭上,但原來頸部、腋下、腹股溝、手腳關節位都是散熱快的部位。散熱快是因為大動脈貼近皮膚表面,亦即可快速將血液冷卻,達至降溫效果。他亦提醒,冷敷範圍不應超過全身10%,如體溫低於36°C就算過低,35°C以下是不正常,要盡快求醫。

2. 冷敷可止痛消腫

  • 冷敷除了可降溫,亦可有止痛、消腫之效,因此如扭傷或撞傷,都可以冷敷紓緩不適。但要緊記,勿直接用冰敷在皮膚上,應以毛巾包裹,有傷口或皮膚敏感人士尤其要注意。

3. 冷敷範圍不可超過全身10%

  • 鍾展鴻指出,冷敷範圍太大,身體降溫太快,可能導致低溫症。冷敷範圍不應超過全身10%,如體溫低於36°C就算過低,35°C以下是不正常,要盡快求醫。

4. 用30°C水溫洗澡

  • 除了用退熱貼或冰敷,鍾展鴻亦建議可以用較體溫稍低,即約攝氏30°C水溫洗澡,有助身體降溫。屈奇安表示,如小孩子發燒,應用溫水洗澡,血管擴張,有助散熱。

5. 消暑5部曲

  • 屈奇安指,如在炎熱天氣下中暑,冷敷只是其中一個降溫方法,正常步驟應是:1. 離開太陽直射地方,到陰涼處;2. 脫下多餘衣物;3. 確保空氣流通;4. 冷敷,如退熱貼或冰敷;5. 喝一點水。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

責任編輯:羅嘉欣